大公司的小趋势:丹纳赫DBS管理之道

2025.10.17



近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在广州举行。在“大公司的小趋势:500强企业当下的经营法则”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中,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平台总裁胡翔宇受邀,与GE航空航天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向伟明、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鸿等嘉宾一道,就以丹纳赫商业系统为代表的大型企业经营之道进行了交流探讨。



作为一家实业型并购公司,丹纳赫开发出了独特的企业管理体系——丹纳赫商业系统(Danaher Business System, DBS)。也是通过这套体系的成功应用,丹纳赫在40年的企业历史上完成了超400次并购,实现了年均近22%的投资回报率。


胡翔宇指出,DBS是丹纳赫的文化基石,是我们差异化于其他公司的一整套完整逻辑,更是丹纳赫进行投后管理与赋能、人才培养与筛选的基石。我们持续应用DBS去寻找差距,将平均线以下的组织指标拉升到平均线以上,不断做复利迭代,从而实现组织的长期成长。


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全球商业环境的复杂性远超以往,企业经营策略也需要随之迭代更新。


面对丹纳赫从跨行业、多元化并购到全面聚焦生命科学领域的战略转变,胡翔宇将其比喻为“一个人在年少时四方探索,积累经验和眼界,成年后选择最贴近人类根本需求的领域里发挥最大作用。”他强调,“这一转型并非背离丹纳赫传统模式,而是一个企业从经验积累,到逐步凝练为规则、原则,最终升华成为企业基因的必然演进。这既是对丹纳赫模式的忠实体现,更是一次迭代。”


生命科学所聚焦的,是人类最核心的健康问题,丹纳赫希望在此发挥更直接、更深远的作用。这也恰恰体现了DBS所倡导的通过持续改善不断创造价值。



丹纳赫有一套成熟的并购整合方法论,对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战略布局有着清晰洞察。胡翔宇认为,中国生命科学市场未来很有可能会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这得益于国内政策的持续稳定,而政策的稳定支持对生命科学这类长周期、高风险的行业至关重要。此外,生命科学行业具有较高技术壁垒,亟需高层次人才。国内多学科人才的集聚为行业的生态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近年来,中国市场有很多极为创新的技术涌现,甚至打破了传统的依靠离心机、切向流进行实验的方法。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术文章转化为颇具影响力的创新产品,造福人类健康。


投资并购方面,胡翔宇表示,丹纳赫不仅关注估值,更看重创新价值。他认为国内目前展现出的创新水平与产业标准,完全有潜力引领并重新定义相关领域的全球标准,为行业发展树立新的标杆。近期,丹纳赫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上海科技大学孵化的正序生物开展的Danaher Beacon项目,已展现出引领全球标准的潜力。


在收并购中,最难的不是估值,也不是对标的的理解,而是与标的公司实现文化上的共存,这需要双方做很长周期的探讨。”胡翔宇强调投后管理中的文化融合是收并购的关键。在完成收并购之前,丹纳赫通常会花长约6年时间与标的公司互动,双方建立深度信任,从而提升并购的成功率。



关于丹纳赫

丹纳赫是生命科学与医学诊断领域的创新者,致力于加速科技进步,改善人类健康。我们与客户密切协作,解决全球患者面临的诸多重大健康挑战。丹纳赫的先进科学与技术,以及久经验证的创新力,不仅能够帮助实现更快速、更准确的医学诊断,更能有效地缩短时间降低成本,从而可持续地发现、开发和交付改变生命的疗法。秉承科学卓越、追求创新和持续改善的理念,丹纳赫全球约63,000名员工帮助提高当今数十亿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为建设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未来奠定基础。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www.danaher.com.cn